破烂王如何在30年里坚持创业故事成就一番作家梦想
从破烂中到书香:王继学的创业故事与作家梦想
在青岛市城阳区,有一个名叫王继学的老汉,人们尊称他为“破烂王”。63岁的这位老人,曾经以收集废品为生,但他的内心深处隐藏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2002年3月,他终于完成了自己30年的心血——一部厚重的小说《末唐风雷》。
王继学的童年并不幸福,他早早地被迫辍学,在父亲身边打工维持生活。在长大的过程中,他对“母亲”这一概念是完全陌生的。但是在周老师的关怀下,他找到了文学之路,并且发表了一篇短文《老师——妈妈》,并被收录在《少年报》上。这段经历让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继学成为了一个有才华的人。他在夜大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并自修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工作之余,他还写了许多新闻稿,为省市党报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当社会动荡时期来临时,命运却给予了他沉重的一击。他因为坚持原则,被错误指控成为“反分子”,遭受无休止批斗,还不得不做搬运工、挖防空洞等低下的工作。
直到1979年,一份文件恢复了他的名誉和党籍,但他选择回到车间当技术员继续工作。尽管如此,那段痛苦经历并没有阻止他的写作热情。他利用白天接受批斗的时候偷偷写作,在宿舍里翻出藏起的一本笔记本继续创作。
虽然生活给予了很多挑战,包括两个儿子的教育费用和家庭经济压力,但王继学依然坚持写作。他将收来的废品卖出所得钱财用于购买资料和改善家庭条件,同时也没有放弃出版小说的事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最终,《末唐演义》的初稿完成。此后,这部作品辗转几家出版社都接连碰壁,但是没有使得这个勇敢的心灵退缩。
最终,在1993年退休后,王继学又花费大量时间修改润色这部作品。在一次严重事故中险些丢掉性命之后,再次体会到了生命珍贵,也更加珍惜每一次伏案创作。当晚上的清点完毕后,无论身体如何疲惫,只要书桌旁还有灯光,就不离不弃地投入到文字世界里去探索历史与人性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