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创业故事学生老板的IT公司梦想
当我还是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学院软件专业2007级的学生时,我的名字已经与“学生老板”紧密相连。我在大三的时候创立了一个IT公司,这家公司的季度收入达到了60万元,而我个人每月的收入超过了2万元。
记者采访时,我正忙于准备期末考试,还有下午要到红旗河沟的一家公司洽谈业务。当他们要求我抽时间接受采访时,我急切地请求能不能换个时间。但是,经过记者的努力,我最终同意在去江北谈业务之前挤出半小时来接受采访。
边上学边创业刚一落座,我就开始聊起了全委会《决定》中的十件民生“大事”。我说:“政府从启动资金、税收等方面支持微型企业发展,而且把政策写进了《决定》,这对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如果在我大一创业时就碰到这样的好政策,今天公司的发展规模可能还要大。”
我是电脑发烧友,从初一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大学学的是软件专业,这让我更专注于技术和创新。
大一的时候,我和四位同学向家里借了5万元的启动资金,在校内成立了一家名为“依颂”的电子商务工作室。我任负责人,我们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所以办公室设在寝室。而我们的工作设备就是我们自己的电脑。
订单纷至沓来,我们依托这个工作室,不仅在淘宝上开网店,还开发了一套优秀的电子商城支持软件。然而,“创业并非是一帆风顺”,我们的网店一直亏损,一次进了18,000元服装,但结果几乎没卖出去几套。最后,我们不得不将自己开发的“电子商城”软件源代码以25万元出售给北京的一家公司。这除去了父母借款和日常成本外,每个人都小赚了一笔,从而挖到了自己创业生涯的第一桶金。
虽然第一次尝试并不成功,但这段经历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在两年经验积累之后,大三时我再次站起来,创建了“七腾”公司。这一次主打信息系统,现在我的业务遍布校外多个行业,包括金融、零售、传统制造以及政府与公众事业等完成诸多项目。“七腾”已涉足包括金融、零售、传统制造及政府与公众事务等多个领域,其季度收入达到60万元,每月个人收入超越2万人民币。
尽管现在我的事业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回顾过去,当初能够坚持下来,那真是一种难得的心情。“我们在大一那时候开发出的电子商城系统是一套非常优秀的问题,如果当时有充足资金支持的话,一定不会轻易放手。”如今回头看,如果那个时候有更多资源和机会,或许现在我们可以做成重庆版京东一样的大型电商平台。但即便如此,也无法改变那份遗憾,因为每一步都离不开勇气和决心。而对于那些梦想着成为像朱冬这样成功人的新时代青年们来说,让这一切成为激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