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故事从学生老板到IT公司的成功者
我,一个仅仅20岁的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学院软件专业2007级学生,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学生老板”。在大三时,我创立了IT公司季度创收达60万元,个人月收入超2万元。我的故事,是关于如何在学习和工作之间找到平衡,同时也是一段不乏挑战与机遇的创业旅程。
记者们总是要采访我,但我通常都很忙,因为除了准备期末考试外,还有很多业务需要处理,比如去年下午,我还要到红旗河沟一家公司洽谈业务。在那次采访中,我不得不连喊几声没时间才被允许挤出半小时接受采访。
边上学边创业,这是我现在的情况。我刚坐下来就聊起了全委会《决定》中的十件民生“大事”。我认为政府对于微型企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支持,如启动资金、税收等政策,这对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如果当初有这样的政策支持,当时我大一时就可能建立起今天这个规模的大公司。
我自从初一开始学电脑,一直就是个电脑发烧友。到了初二的时候,我就开始学编程,而且最终选择了软件专业来深造。我的梦想一直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并将其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在大一下学期,我们班四位同学向家里借了一笔5万元的启动资金,在校内成立了“依颂”电子商务工作室。我负责该工作室的事务。不幸的是,那时候我们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所以我们的办公室设在寝室,而我们使用的是自己的一台电脑作为设备。不过,这并没有阻止我们获得订单。通过淘宝开网店以及开发电子商城支持软件,我们成功接触到了客户。
尽管如此,网店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一次进货18000元服装后,没有几个套子卖出。这迫使我们以25万元出售自己开发的源代码给北京的一家公司。这虽然不是最理想结果,但它还是赚回了一部分成本,每人都得到了些许利润,从而为我们的第二次尝试积累经验和财力。
尽管第一次尝试失败,但是这并不影响我的决心。大三时,我再次站起来,创建了“七腾”信息系统服务有限公司。现在,“七腾”的业务遍布各个行业,不仅完成了多项项目,而且涉足金融、零售、制造等领域。此外,“七腾”已实现季度销售额60万人民币,每月个人收入超过两万人民币。
虽然现在情况良好,但回头看那些经历,也让我感到有些遗憾。我常常思考,如果当初能得到更多资源和资助,或许今天的情形会更加完美。但即便如此,我仍然坚信大学生创业门槛降低对于未来的巨大的意义。而且,现在市政府对于微型企业提供各种补贴,如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于那些想要勇敢追求梦想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励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更轻松地迈出第一步走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