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广东创业故事案例与启示夸父团队的传奇起航
在2006年9月的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上,一名大三学生赵亮作为志愿者,为美国、德国的太阳能公司充当翻译。这个机会让他了解到,虽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应用领域在当时是空白,但赵亮却产生了一个商机的念头——利用太阳能蓄电池来充作电动玩具和装饰品。圣诞节临近,他决定从“太阳能光纤圣诞树”开始,以此打开市场的大门。
赵亮吸引了8位同学,他们组成了名为“夸父”团队。在教室里,他们拆解了市场上的各种干电池光纤圣诞树,并通过不断试验,最终成功研发出一株使用太阳能光纤圣诞树,这不仅让他们欢呼雀跃,也标志着他们对创业热情的高涨。
2007年1月,“夸父”团队自筹10万元成立了一家专注于研发销售太阳能光纤产品的小型企业。然而,面对市场挑战,由于芯片供应问题和资金链断裂,该公司很快陷入困境。此后,“夸父”成员各奔东西,只有赵亮坚持到最后。
尽管初次创业未成功,但这段经历使得赵亮更深地理解了光伏产业,并最终获得投资基金支持,重新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他认为,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其他任何人,都需要有恒心才能克服创业中的种种困难。“虎头蛇尾”的现象也是许多大学生遇到的问题,而好的指导教师可以成为他们跨越这一关口的桥梁。
安文教授是河海大学商学院的一位老师,他不仅帮助过赵亮,还给予过其他“夸父”成员宝贵建议。在产品设计、联系生产厂家、营销方案以及公司管理等方面,他都提供出了实用的建议,让每一次遇到的困难都变成了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
如今,“夸父”的主要成员张欣凭借她在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上的提高,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而对于赵亮来说,虽然他没有选择考研或出国留学,但是他认为自己的经验积累和对市场把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每一次失败都为将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河海大学苏南经济研究所所长安文教授指出,即便是在国内外,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也存在较低的成功率。但只要保持恒心,不放弃,就有可能取得成功。“只要不放弃,就会有成功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