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娃凭借天赋与创新精神从编织竹筐到开设西式餐厅的成功创业故事
在采访中,Peter只有一个要求:就叫他Peter吧,这样大家都习惯了。了解Peter,你会明白“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名言的真谛。他出生于1981年,是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但他善于在繁华都市营造浪漫南美风情;他曾是一位手上长过老茧的竹编好手,却能为异国他乡寻觅乡味的老外烹饪出正宗西餐。
生活上,Peter保留了一些农家气息:早婚早育,与城里人相比,他提前了几年。但他的日子朴实、简单,为人正直、热情。他没有奢靡享受,只是坚持自己的节奏。
事业上,Peter飞跃了田野超越了烦躁都市,他那股“洋”味脱俗而真诚。他的菜品如The Tex-mex Burrito、大使塔可卡尔邦、法嘿塔,在他手中玩得有张有度,从不改良口味只为那股正宗地道的“西洋”味。
偶然,一次小心翼翼的问题让记者意识到:你是否觉得我说话结结巴巴的?记者答:“你说英文可比中文要流利很多。” Peter微微一笑,黯然低头说:“我老婆也这样说的……”
对于成功,Peter解释很简单,只是“天时、地利、人和”。或许他还不明白,现在社会已经不再是富贵世袭时代,是一个平民时代,是一个智者真者时代,更是英雄出少年的时代。在这一点来讲,他那傻傻地、一笑验证了这个时代的新定义。
12岁辍学编竹筐卖钱
彼得家在资阳农村,由于交不起学费,就辍学回家帮助父母做竹子加工。当时彼得才12岁,无力出去打工,而像父母一样务农的话,也只能辛苦又赚不到钱。于是,他注意到了邻居们过得比较好的东西,不久就注意到编豆瓣筐卖可以赚钱。两个月后,他终于摸索着编出了第一个豆瓣筐,并且卖掉后赚到了第一笔钱。
边打工边自学英语
离开家后,彼得借50元闯荡成都,最开始是在九眼桥打地铺,每月包吃包住净收入200元。他经历了洗碗等多种工作,每天流鼻血却依旧勤奋工作。在一次机会中,被介绍到一家小西餐厅帮厨,那里的环境与中餐不同,让彼得有些迷茫,有些好奇,有些兴奋。他边帮厨边自学英语,用心学习西餐技巧和语言交流。
际遇命中恩人
有一位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外籍教师Mary,她成了彼得最重要的人生导师。她提供资金助彼特学习西餐,并鼓励主厨进入她家的学习室。这段经历改变了彼特对西餐技艺和文化的一生的看法,使其成为了一名专业烹饪人员。而当Mary决定送彼特去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习时,那份感激之情无以复加。经过一年多系统训练及Mary倾囊相授墨西哥菜技术后的努力,彼德技术进步显著,其墨式牛排已闻名业内,不少同学向其求教。
2万元换股份创业
随着经验积累和信任建立,在2000年初,当投资商要开设一家新鲜出的美食店时,他们一起合作开设 餐厅,并用2万元换取部分股份。“我一直想拥有一间自己的店”,这只是个梦想,但通过这种方式至少能参与管理事宜,即便权力有限,也能留意其中一些事情。此举标志着彼德迈入了自己职业道路上的重要一步——拥有属于自己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