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商最打动女人的一首诗在社会上广泛传唱
我,刘商,字子厦,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大历年间,我考取进士之职,官至检校礼部郎中、汴州观察判官。我的才能不仅在文辞上有所造诣,还擅长绘画。在诗歌创作中,我尤其注重以乐府为基础的形式。关于我的生平逸事,也颇具轶闻。
我从小聪明好学,以记忆和思考著称,对文学深入研究,有《胡笳十八拍》这首传世名篇,它在当时社会上广受欢迎,不论是儿童还是妇女,都能熟练地背诵它。
后来,我顺利通过了进士考试,在台省担任作郎,但我的兴趣却更多地倾向于道术。我对此种文化怀有浓厚兴趣,每遇到道士,就会拜他为师,并给予一定的资助和支持。我曾尝试炼丹服气,无论是努力还是恳切,都没有放过任何机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感到光阴似箭,身体也日渐衰老。每天早晨就像车马一般疾驰,一天结束才稍微休息一会,但我自己却付出巨大的劳累,而那些虚浮的荣耀和世俗中的官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价值呢?
古代贤人纷纷弃官寻求道术,最终都能获得超脱尘世的一种境界。我已经完成了家庭中的婚姻嫁娶,没有再被世俗所束缚,这难道不比远游更好吗?因此,我便借口病体请求辞去官职,然后披挂成道者,与众不同,便辞去了公务,将身穿道袍东游而去。在广陵城内街市里,我遇到了一个卖药的道士,他出售的药物非常有效,聚集的人群很是多。
那位 道士注意到了我,看出了与常人不同的气质,便停止了销售,从酒楼拉着我的手劝酒。他谈及秦汉以来的事迹,全都是那么真实细腻,如同亲眼所见。我对他感到惊异,又开始尊敬他如同老师一般。
夜幕降临时,我们分开,那个神秘的小药囊便消失无踪第二天,当我再次寻找那个神秘人物时,只发现他依旧在街市里卖药,更高兴地带着我上了酒楼继续高谈阔论,并赠给我一个小药囊,说:“无事到扬州相携上酒楼。药囊为赠别,千载更何求。”那句戏吟让我铭记于心直至夜晚方才告别离去。
之后,即使屡次寻访,那个神秘人物再也没有出现,但打开那个小葫芦包里的九粒麻籽状药物后按照他的指示吞下,它们立刻让我感觉精神焕发,不饥饿且身体轻盈心灵清明。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渴望探索自然与超自然之间的情感边界。不久后,在张公洞附近的一个隐蔽角落里,即将成为地仙般的人生故事悄然展开。而樵夫偶尔提起“刘郎中”的名字,却不知其居住的地方已然变得神秘而不可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