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风流刘基诗韵

  • 历史
  • 2024年12月30日
  • 在那遥远的明初时期,有一位名叫刘基的人,他是一位大臣和文学家,字伯温,浙东人。他的才华如同星辰般璀璨,在那个时代被誉为诸葛亮一般的学者。在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听闻刘基与宋濂等人的名字,便亲自邀请他来京城。刘基上书提出了18条治国策略,被深受宠信。参与了平定张士诚、陈友谅及北伐中原的军事大计。他曾担任太史令,并编纂《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此外,他还建议设立军卫法

李白风流刘基诗韵

在那遥远的明初时期,有一位名叫刘基的人,他是一位大臣和文学家,字伯温,浙东人。他的才华如同星辰般璀璨,在那个时代被誉为诸葛亮一般的学者。在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听闻刘基与宋濂等人的名字,便亲自邀请他来京城。刘基上书提出了18条治国策略,被深受宠信。参与了平定张士诚、陈友谅及北伐中原的军事大计。他曾担任太史令,并编纂《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此外,他还建议设立军卫法,并请求肃正纪纲。

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大封功臣,封刘基为诚意伯,岁禄240石。在朱元璋即皇帝位后,刘基因功劳卓著,被比作张良。他对天下安危之事极其关注,对于国家危机时总能言语表达出来。当四年时赐归乡里后,他隐居不仕,只是偶尔饮酒弈棋,不谈政治。而当胡惟庸指控他有罪而夺去禄俸时,他入京谢罪,却留在京城,不敢返回乡里,因为忧愤疾病缠身,最终八年被遣使护归,但仅仅一月便逝世。

据说他的死实为胡惟庸投药所致。但无论如何,这位生前好学敏求的少年,如今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一目十行读书速度快,即十四岁考中秀才,一举进士,更是令人惊叹。他师从郑复初学习程朱理学,与诸子百家无所不窥,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尤其精通。

在元朝末年的乱世间,当贪婪腐败横行,当民众呼唤救赎之声响起时,刘基选择站在人民一边,为他们除害。当他出仕江西高安县丞时,就以严明执法著称,对豪强恶霸坚决予以打击,使得地方风气得到了改善。

然而,也有人嫉妒他的清正廉洁,他们总想陷害他,但幸运的是,有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因此免遭祸患。辞官后,他再次回到青田,然后又被征召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考试官,但由于检举监察御史职缺乏支持,又给予责难,最终只好上书辞职。

1360年,被朱元璋请至应天谋划重要事务,在那里展现了自己的兵法才能。他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这些建议最终得到采纳。在随后的时间里,他参与了多场战斗,其中包括灭陈友谅和张士诚等势力的计划,并且帮助集中力量消灭这些敌对势力。1367年参与制定朱元璋灭亡元朝的方略,并成功实施。这期间共计八年的军机筹划工作,让他的功绩不可磨灭。

最后,在洪武三年十一月,由于嘉奖 刘 基 的功绩,授命他为弘文馆学士并封诚意伯,但他推脱此荣耀,而选择回乡生活。尽管如此,每年的俸禄仍旧只有二百四十石。这份微薄的俸禄对于开创新朝的大功臣来说,是一种默契与尊重。而对于这位早已退隐山林中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痛的心结——即使是在权力高度集中的时候,也无法摆脱那些猜忌和恩怨交织的情感纠葛。在晚年的生活中,他虽然身体孱弱,却依然保持着心灵上的独立与坚持直言,从未放弃过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和追求真理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