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融中国现代诗人作家的墨水之心跳动在千年古韵中
王融,字元长,南朝齐时期的文学大家。他出生在今山东省临沂市琅邪县,是王僧达的孙子和王俭的表侄。从小聪明过人,以才华横溢闻名。年轻时就考取秀才,并进入竟陵王萧子良的幕府任职,深受赏识,被多次提拔至太子舍人一职。
齐武帝时期,王融上书请求自试,他被任命为秘书丞,然后又升迁为中书郎。在永明九年的一次宴会上,当着齐武帝的面,各位大臣都要写诗作赋,而王融这次创作了《曲水诗序》,其文辞优美,一时间名声大噪。
随后,由于他的辩论能力卓越,他还被同时兼任主客郎一职,与北魏使者进行交涉。但他自视甚高,对自己能在三十岁之前成为公卿有所期待。不久,他与东府将军竟陵王萧子良关系密切,被推荐担任宁朔将军、军主。他们是“竟陵八友”之一。
然而,在齐武帝病重期间,尽管他有意拥立萧子良,但计划未能成功,最终因依附失利而遭到捕捉,被孔稚圭举报,最终赐死。这段经历见证了他的政治抱负和最终悲剧结局。
《南齐书·王融传》评价他:“文辞辩捷,有所造作援笔可待。”他的作品中尤以《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最著称,它甚至能够媲美司马相如的《封禅书》。明代张溥赞誉其“词涉比偶,而壮气不没”。
此外,他也参与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永明体,与沈约、谢朓、周颙等共同推动了诗歌形式的发展。他的诗句如“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坐销芳草气,空度明月辉”,流露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让后人对其成就留下了深刻印象,即便无法完全达到谢朓那样高超的地步,也有一定的共同点。
现存有关于他的集卷数虽少,但其中包含许多政见文章,以及五十余首散落遗篇,其中包括一些陈述政见的小品。这些作品由张溥辑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时代代表人物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能。不过,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原有的集卷已然散佚,只剩下零星残篇供后世研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