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朂
李存朂(885-926),小字亚子,原为突厥沙陀族人,赐姓李,为晋王李克用之长子。胆略绝人,骁勇善战,北退契丹,东灭燕,又灭梁,公元923年称帝,在位四年,史称后唐庄宗。存朂虽武人,但洞晓音律,能度曲。同光四年为伶人所杀。存词四首,载《尊前集》。 关于评价 李存勖是唐朝的一位诗人和家,他的诗歌作品传世不多,但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同时,他也是唐朝末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为唐朝的存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对于李存勖的评价也存在一些争议。一方面,他前期在和军事上表现出色,被誉为“英武果敢”的领袖。另一方面,他在后期变得骄横自大,不听忠臣良言,最终导致、军事失利,唐朝也因此走向衰亡。因此,对于李存勖的评价需要客观、中立,既要看到他的贡献和成就,也要看到他的缺点和失误。他的诗歌作品艺术价值较高,但生涯则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争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