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国地图上的相濡以沫
在古代的故事中,"相呴相濡"是一句形容人们在困难时期互相帮助和救助的成语。它源自战国时期宋国的一则寓言,即庄周《庄子·大宗师》中的一个著名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当一片土地干涸,鱼类被迫离开水域生活在陆地上时,它们通过吐出口水来湿润彼此,也就是用湿润对方来保持自己的生命活动。这正是“相呴以湿”的含义。同样的道理,“相濡以沫”也表达了这种互相帮助和救助的情景。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的是在逆境中共同度过难关的精神,他们都是褒义词,用来表达一种高尚的情感态度。它们可以作为谓语、定语或状语使用,并且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或共同面对困难后的团结协作。
虽然“相呴相濡”并不是常用的成语,但它仍然展现了人类对生命存续所必需的一种基本欲望——生存下去。在当今社会,这个概念依旧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在个人关系还是国家间合作中,都需要我们学会像古代那些鱼一样,在遇到困境时能够彼此支持,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英文翻译为:"Mutual help and relief in time of pov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