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农民的创业梦从种子到丰收

  • 古诗
  • 2025年02月27日
  • 在河北赵县,大学生范立涛放弃了城市工作机会,回乡创办家庭农场,当起了职业农民。他的故事,如同一颗种子,在土壤中孕育着希望。 两年前,80后大学生范立涛和四位同村朋友一起回到乡下,承包了近4000亩土地。他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将土地托管给农场,全权管理,并按亩定期收取流转费。这不仅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资金问题,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降低了种植成本。

第三代农民的创业梦从种子到丰收

在河北赵县,大学生范立涛放弃了城市工作机会,回乡创办家庭农场,当起了职业农民。他的故事,如同一颗种子,在土壤中孕育着希望。

两年前,80后大学生范立涛和四位同村朋友一起回到乡下,承包了近4000亩土地。他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将土地托管给农场,全权管理,并按亩定期收取流转费。这不仅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资金问题,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降低了种植成本。

通过工业化生产理念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运用,范立涛实现了农业节本提质增效。他投入120万元购置农机具、支付土地流转费,并预计今年能有20万元利润,再过三四年将完全收回投资。

除了经营家庭农场之外,范立涛还创办“惠民粮仓”,帮助老乡们解决了收获后的装袋、运输以及储存保管难题。通过签订协议,他与农户共享收益或分担风险,让农户感到安心。此举也为50多户农民提供了一处安全可靠的粮食储存地,并且可以等价交换生活用品。

“惠民粮仓”运行以来,不仅解决了一大难题,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新型职业農人的智慧与魅力。对于未来,范立涛充满憧憬:“将来,我们不仅能把粮食存在‘惠民粮仓’里,还能享受送货上门服务。”

这是一个关于追梦、创新、合作的小镇故事。在这个物是人非的地方,一位80后大学生的“职业農人夢”,成为了其他年轻人的启示与灵感来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