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故事把盒饭打造成亿元大餐
在那个寒冷的夜晚,张旭豪和康嘉闲聊时,不经意间提出了一个创业点子:将盒饭从校园走向互联网。2008年4月,他们开始了这场冒险,一路上面临着资金短缺、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团队内部矛盾等难题。但他们并未退缩,而是更加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
为了解决运输问题,他们亲自跑遍了17家餐厅,终于说服了它们加入“饿了么”的合作网络。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投入巨大的精力,还花费数万元印制广告小册子,将菜单分发到校园和街道上,这一举措大大增加了订餐量。
随后,“饿了么”团队开始研发订餐网络平台,并成功开发出首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位置自动获取周边可供选择的饭店和菜单。这一功能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使得日订单量迅速增长至500-600单。
尽管面对诸多挑战,如窃贼袭击、员工事故及财物盗窃,但张旭豪始终坚持不懈。他参加各种创业比赛,以扩充资金,并最终获得上海慈善基金会的资助10万元,以及欧莱雅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的冠军奖金10万元。此外,他还招募了一位技术总监汪渊,帮助网站技术升级,让网站访问量激增。
经过一年的奋斗,“饿了么”成功拓展到了50家餐厅,日均交易额超过近万元。2010年5月,“饿了么”2.0版本上线,更是攻下华东师大,并且扩展到紫竹科学园区,从而使其顾客群由大学生拓展到企业白领。而仅隔一个月,它推出了超时赔付体系和行业新标准,再次提高服务质量。
随后的几个月里,“饿了么”全上海版正式发布,合作餐厅超过千家,每月最高交易额达百万元。不久后,它们推出了手机网页订餐平台,使得业务覆盖范围更为广泛。2011年3月,该公司注册会员已突破两万人,每天处理3000份订单,这些成就吸引了一家美国硅谷投资公司的关注,最终成功融资100万美元。
一年之后,在北京和杭州设立分公司后,“饿了么”的梦想已经实现,它成为了一家规模庞大的网络食品配送公司,其价值已经达到亿元。“把盒饭打造成亿元‘大餐’”,这一创意从无到有,从校园走向全国,是张旭豪与他的团队共同努力所取得的一个辉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