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烂王年苦圆作家梦名人创业故事100字敢问岁月能磨灭其坚持的热血与梦想吗
名人创业故事:从捡破烂到写作梦的30年历程
在青岛市城阳区,有一个传奇般的“破烂王”——63岁的王继学。他的生活曾经与废铜烂铁和油腻的零钱打交道,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梦想。2002年3月,他终于出版了自己30年的心血——《末唐风雷》这部厚重的小说。
王继学的一生充满了磨难。他出生于1939年的山东高密农村,童年早早地丢下校门,因为家庭贫穷无法支付学费。在父亲身边,王继学学会了做烧饼、包包子,这是他维持生活的方式。但他的文学热情始终未减。
1952年,他重新回到学校,并受到了一位老师周爱人的深刻影响,那个老师对他产生了母爱般的情感,这种感情后来成为了他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灵感来源。他不仅在课堂上发表文章,还上了夜大学习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
然而,在1960年代,中国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政治运动,将许多人卷入其中。虽然王继学坚决不承认自己有任何错误,但还是被指控为“反分子”。他的家当被翻遍,书籍被抄走,他不得不搬运工、挖防空洞等低下的工作。在这样的压力下,他几乎放弃了写作。
直到1979年,一切都结束了。恢复名誉后的王继学选择回归车间工作,而不是继续党委职务。他利用晚上的时间继续写作,最终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末唐演义》的初稿。这本书融合着历史研究和个人情感,是对黄巢起义的一个全新解读。
但即使如此,《末唐演义》也遭遇多次出版社拒稿。这让王继 学感到失望,却没有动摇他的信念。在随后的几年里,他不断修改作品,以期最终实现出版。但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要照顾两个儿子的教育,以及收破烂养家的经济需求。
1994年的一次意外事故险些夺去了他的生命,但幸运的是,他得到了救治,只留下左耳轻度耳聋的后遗症。此事并未阻止他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即使是在身体状况不佳时,也依然坚持编著书籍,并且改善作品以备出版之用。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2002年3月,当《末唐风雷》一书问世时,无数的人为此感到震惊。不仅因为它是一部宏大的历史小说,更因为它背后是一个普通老人的无畏追求与辛酸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