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青年老板的创业故事社会中的名人案例
傅若岩,一个80后戏剧青年老板,他的创业故事充满了挑战和机遇。面对有限的资金,他必须找到有效的周转方式,以实现公司规模的扩大。这位老板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平静的心态,这些都是他积累更大成功的基石。
傅若岩与戏剧结缘非常早期,当他小学五年级时,就在首都剧场看了一部名为《蝴蝶梦》的戏。他的父亲傅维伯是当时首都剧场经理,从小,傅若岩就跟随父亲经常到剧场,对那些需要小孩参与的小角色的角色感到好奇。他不仅观看演出,还会临时加入演员中去体验。
开幕前,傅若岩会仔细阅读每一部戏的说明书,并且在后台帮助演员签字。在《天下第一楼》中,他特别喜欢烤鸭道具,这种热爱可能是在舞台上捉迷藏时培养起来的。
从高二开始,傅若岩开始在一些剧组里担任制作助理,从此他经常帮助各个剧组打杂。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未来的合作伙伴赵淼,他们一起看戏,一起打杂,这是一种勤工俭学。他们甚至还帮忙撒花于舞台上,在空铁网里边爬边撒花,同时评论着表演。
2002年大学生戏剧节期间,傅若岩与赵淼合力创作并参与了《伊库斯》的制作。这部作品在北京人艺小舞台上成功举行三次演出,并引起了一定的轰动,但由于场租由父亲提供,所以并没有太多关于资金运作的问题,但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
毕业后,傅 若 岩先后进入北京儿艺和橙天娱乐工作。在北京儿艺工作期间,他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而在橙天娱乐期间,则学会了如何做合同、做账。此外,他还负责装拆舞台、找排练场以及担任制作人等职责,从少年时代到大学毕业,他一直在戏剧圈子里不断学习和成长。
离开橙天娱乐之后,由于手头有越来越多的事务管理任务,尤其是涉及选定演员、搭建导演团队以及给予演员报酬等问题,导致他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哲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由一个独自一人经营,是从老板到员工只有一个人,因此所有决策权都掌握在他的手中。他必须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比如订购盒饭或提高票房收入等基本事务管理能力已经过关,现在他的目标是如何赚钱,以及抓住策划和营销机会。
2007年,《达人未爱狂想曲》作为监制作品问世,该作品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真正形体戲劇”,首次亮相于人艺小舞台即取得32万元票房收益。此后的投资者纷纷向哲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出合作意向,不少知名企业,如地产公司、文化公司乃至农副产品企业,都希望与之建立联系。现在拉投资已不成问题,只要忙碌度足够高,即可雇佣更多人员;目前,有4个“小弟”直接听命于 傅 若 岩。当景气良好,“哥几个跑起来喽”便成为衡量其经济状况的一个指标之一。
2008年得到了足够的大额投资之后,《东游记》商演8场基本收回成本,而同年的下半年,则自己投资进行了《收信快乐》,请来了沙溢作为男主角,与投入28万元共计18场公映,最终获得34万元票房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