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三代黄金珠宝商的物品坚守当当网创业故事
在商城义乌,工人西路和城中中路多年来一直是繁华之地,林林总总的黄金珠宝店将沿街打扮得珠光宝气。20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将大把大把的钞票扔在这里,带走了他们想要的黄金首饰。如今,随着全国黄金交易市场的放开,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逐渐少去。
但随着时尚浪潮一波又一波地到来,义乌黄金珠宝行业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日渐齐全、高档甚至天价的珠宝首饰出现在这些或新或老的店铺里,再走入寻常百姓家。
与义乌小商品一样,黄金加工和珠宝行业的发展也真实见证了义乌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发生的巨变。“财富工作室”记者走访了前后三代黄金珠宝商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财富故事。
第一代:躲躲闪闪的日子
故事:躲到乡下去打金
年近八十岁的小李元老人是义乌最早的一位打金匠之一,如今仍耳聪目明的小李元十几年前就离开了这个行业,但提起当年的打金岁月,小李元仍感慨万千。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国家政策不允许私人从事黄金加工的情况下,小李元只能选择隐蔽行事。他找到了一个远房亲戚家的农村小屋,将那里改造成了一间秘密作坊,从此开始他的地下生活。在那里,他用嘴吹喷枪熔炼金属,每次完成一件作品后,都必须等夜深才能偷偷运回市区销售,以免被政府发现并受到惩罚。
第二代:艰苦创业的日子
故事一:送饭“偷艺”学打金
如果说小李元是第一代打 金匠的一个典型代表,那么今年50多岁的小王、赵淑仙夫妇就是第二代。当时,他们就在小李元那儿学习技艺,并且帮助他做一些杂务工作。这份默默无闻却又坚定的支持让小王、赵淑仙看到了这条道路上的潜力,因此决定自己也踏上这条艰苦卓绝的人生旅程。
他们先是在城中某个角落租了一间破旧的小屋作为作坊,然后每天借助于煤油灯点亮空间,用手中的锤子敲击金属制成各种装饰品。一切都在黑暗中进行,因为白天怕被邻居看到,而晚上则因为担心会引起火灾而不得不谨慎行事。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好几年,但凭借着对美术设计敏感度高以及对细节要求严格,他们逐渐积累了一批忠实客户,并且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度。
第三代:阳光灿烂 的日子
故事二:跟随时尚潮流 的步伐
相对于公公婆婆们,不善言辞,而孙女林莉亚十分健谈。她与丈夫共同管理古名、永盛两家珠宝店,从小便渗透于这一行当,她对这一行业相当熟悉,加之经常往返东南亚、香港等地,她对眼下的流行趋势掌握得如同指掌一般。这使她能够洞察市场需求,为家族企业提供新的增长点。她说:“现在热门的是翡翠。”正是在她的努力下,这两家店才成功迈向现代化经营模式,同时保留传统工艺精髓,使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佼佼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