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女孩凭借天真的勇气从编织竹筐到开设西餐厅的创业故事
在采访中,Peter只有一个要求:就叫他Peter吧,大家都这样称呼,他已经习惯了。了解了Peter,你会发现“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千古名言的真谛。1981年出生的Peter,原名叫罗宗华,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少年,却能在繁华都市营造浪漫南美风情;一位手上长过老茧的竹编好手,却能为异国他乡寻觅乡味的老外烹饪出地道正宗西餐。
生活上,他保留着一些农家气息:24岁结婚,26岁得子,比城里人先行数年;住房要租,交通靠走,生活配套与高级打工仔有些相似。他说:“生活就是这样,没有想过那些奢靡的享受。”他的日子朴实、简单,为人正直、热情。
事业上,他飞跃了田野超越了烦躁都市,那股“洋”味脱俗而真诚:The Tex-mex Burrito、大使塔可卡尔邦、塔可、法嘿塔(菜名)在他手中玩得有张有度,从不为川人改良口味只为那股正宗地道的“西洋”味;句句字正腔圆的英语竟令人难以分辨出他是位初一辍学的农家小伙儿,与老外对话宛若同乡般亲热。
偶然,他小心翼翼问道:“你是否觉得我说话结结巴巴?”记者答:“你说英文可比中文要流利很多。”他微微一笑,黯然低头说:“我老婆也这样说的……”
对于成功,Peter解释很简单,只是“天时、地利、人和”。也许他还不明白,现在社会已经不再是富贵世袭时代,是一个平民时代,是一个智者真者时代,更是英雄出少年时代。从这一点来讲,他那傻傻地、一笑验证了这个时代新定义。
怎知艰苦岁月,在与Peter交谈中,他虽有时语句断断续续,但确也时不时会给出一些经典的人生感悟。“如果你一直从事着扫地工作,长年如一日,你就不会觉得扫地有多艰苦了。只有有了变化,回味过去才知道那段时光是艰苦的。”
12岁辍学编竹筐卖钱
他的家乡在资阳,当初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当时Peter才12岁,用真情实意经营起了一家外国人的“世外桃源”。
借来50元闯荡成都
拿到身份证后,他离开父母,在成都开始打工生涯。在九眼桥打地铺,每月包吃包住净收入200元。他体会到满足感,但身体却不同意。此后杀鸡守店端盘子……命运悄然改变……
际遇命中恩人
那是一家小西餐厅,被介绍到厨房做下手。那里的沙拉酱让他疯狂学习,每次都是最后因无法拿捏好原料分量功亏一篑。一周下来望着成本昂贵材料白白浪费掉,有辞退之势。“能再给我一周机会吗?我用工资将浪费东西赔上。”急切眼神透露出对西餐探知欲。
Mary帮助学习西餐技术
Mary是一个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当外籍教师,她成了他的常客及导师。她热心肠,从开始就餐意见指导主厨新菜,再至于店内摆设和员工英语教授。这位太太希望所有外国人才能够在成都品尝到正宗西餐,并邀请主厨去她家学习,让勤奋的小伙儿得到陪同机会。
二万元换来股份
Mary送给彼德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习西餐烹饪,全由她支付学费。一年多后的系统训练后,Peter技术进步迅速,即墨式菜和牛排已闻名业内,不少同学向其求教。在2000年初结束学习并认Mary干妈,一投资人开设新的西餐厅,他们提供技术换取2%股份,这只是彼德梦想中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