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未老勤勉好学的柳绘风韵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出自宋代: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类型:写景春天抒情思乡
听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首词描述了作者在清明前后的感受和情绪变化。在“春未老”、“风细柳斜斜”中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而“试上超然台”,则是借助高处观赏全城的情景。“半壕春水一城花”,表达了城市的繁荣与生机。而“烟雨暗千家”,则是用来形容那些隐约可闻但又模糊不清的声音,这可能代表着人们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
注释:
“望江南”原为唐教坊曲名,因其节奏优美而被后世广泛使用,为词牌名之一,也称之为“忆江南”。此曲因其悠扬、婉转,被多位文学大家赋予以深刻的情感寄托,使之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词牌之一。
“超然台”位于密州(今山东诸城),登台可眺望全城,是苏轼移守密州时修建的一座楼阁,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对苏轼以及他创作出的作品有着重要影响力。
“寒食”指的是旧时清明前二天或三天作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节日,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这期间不能做饭,只能吃冷饭,因此也称为“冷饭节”。
创作背景:
本篇词作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暮春,当时苏轼正在任职于密州,他为了摆脱朝廷的压力,便选择在这里修葺一个小小的平台,即著名的“超然台”。这座平台不仅是一处欣赏自然美景的地方,也成为了他放松心情、思考人生的大好地方。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在这个环境下所产生的心境,以及他对于自然、生活与自身命运所持有的态度。
关于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他字子瞻,一号东坡居士,以其才华横溢、思想开阔著称。他不仅在诗歌领域留下了一笔巨大的遗产,而且还以其豪放洒脱的人格魅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他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深受后世读者喜爱,并不断被翻译传播至世界各地。
相关引用: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王维《春中田园作》)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高鹗《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
红颜未老恩先断,加之薰笼坐到明光辉照影像。此乃别离意,不见君侧身,而见床头灯烛影,此非同寻常也。(白居易《后宫词》)
其日,有雨不采,有晴云不采;晴,则采叶蒸煮;捣碎研磨,再次焙干,然后穿孔封口制成干茶。(茶经 · 三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