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舒亶
一将功成万骨枯:舒亶的复杂命运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酿成「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以屡次举劾株连,被朝野怨望。
舒亶介绍
舒亶是坚定的后辈,并非由王安石直擢超迁,而是为蜀人张商英所荐。自舒亶进入北宋政坛开始,一场新旧党变法之争已趋激烈。他进入台谏以后,以忠直称。在元丰初,他严厉处理了郑侠、王安国案,对新法的保守派构成了威胁。
乌台诗案与解散
元丰初,由于苏轼文名极盛,当时朝野即对此展开广泛议论,如苏辙曾言“独以名太高”。后苏轼虽定罪坐实,但在营救下特赦开释。此时,与温和派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
再现风云变幻
在绍圣年间,他没有回到原来的立场,而是继续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物活动着,在政治斗争中始终保持自己的清醒头脑和坚定的立场。
宋史记载
宋史中舒亴见于卷三百二十九列传第八十八,其主要的材料取自《邵氏见闻录》,而后者,是一部极不真实,有保守派色彩的作品。在研读宋史这一部分记载时,我们要倍加小心,不可盲目接受任何历史记录,无需追求简单明了,而应追求深入浅出,将历史人物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所处那个时代复杂多变的情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