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的末代皇帝基本不得善终 而汉献帝却不是

  • 古诗
  • 2024年11月02日
  • 接下来古朝网为大家分享的是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基本不得善终 而汉献帝却不是!希望以下内容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 中国史上的皇帝的结局一般都不好,不是被囚禁,被毒害,就是被诛杀,但是汉献帝刘协却逃过了这一劫。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刘协的人生走向又是怎样的呢? 汉献帝刘协是汉灵帝的次子,也是汉少帝的弟弟。在汉少帝被董卓所废之后,他被董卓扶持为帝。后来董卓被杀,但其部下却攻入长安

各朝代的末代皇帝基本不得善终 而汉献帝却不是

接下来古朝网为大家分享的是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基本不得善终 而汉献帝却不是!希望以下内容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

中国史上的皇帝的结局一般都不好,不是被囚禁,被毒害,就是被诛杀,但是汉献帝刘协却逃过了这一劫。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刘协的人生走向又是怎样的呢?
汉献帝刘协是汉灵帝的次子,也是汉少帝的弟弟。在汉少帝被董卓所废之后,他被董卓扶持为帝。后来董卓被杀,但其部下却攻入长安。在逃亡的路上,他遇见了曹操,被曹操所控制,这就成了最有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被曹操挟持后的汉献帝,自此一直待在深宫之中。在当了24年的傀儡皇帝后,曹操病逝,曹丕上台,逼迫着刘协退位让贤。之后的刘协就成为了皇帝,并且被曹丕封为了山阳公。在那之后,刘协就带着自己的妻儿搬出了囚禁自己几十年的皇宫,做起了逍遥王爷。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曹丕没有杀刘协,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刘协当了几十年的傀儡皇帝,手中根本没有势力也没有号召力;二是因为自己的三个姐妹都嫁给了刘协,曹丕不好就这样杀了姐夫;三是因为刘协被封为山阳公后,一直都在曹丕的监视下,根本就不可能。
刘协做了山阳公之后,就和自己的妻子曹节远离,开始用学过的医术济世救民。他在自己的封地上实行赋税减半,开垦荒地者还能免交三年的赋税。在他的管理下,山阳的人民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刘协在54时病逝,曹丕之子曹睿还为他举行了国葬,大赦天下,而当地的百姓也纷纷前去送葬。一个皇帝能有这样的结局已经是相当了。一想到末代皇帝,我们想到的肯定是荒淫无道,整日无所事事,糟蹋自己,也在糟蹋自己的国家,认为江山不保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造成的。但是刘协,在小说家罗贯中眼里,认为他的所作所为让人感到敬佩,把他塑造成了英雄式的结局。
小说中,刘协的第一次出现就是董卓攻陷洛阳之后的情景,他不像刘辩,他看到董卓,没有被吓到,反而还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就是这个小小的举动,让董卓立他为王。他以为这是他命运改变的开始,却恰恰相反,是他一生噩梦的开始,他开始流转于各个势力之下,并受他们的控制,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空壳的皇帝,并没有什么实权。刘协一辈子都在忍辱偷生,他在曹操控制下,一直在采取措施,想要除去曹操,好恢复汉室正统,但是一次次活动的失败,让他也失去了一系列忠于汉室的人,例如伏皇后等等,都被曹操发现之后,全都满门抄斩。斩的不仅仅是人头,也是刘协对复兴汉室的希望。
220年,曹丕的上位,让他绝望。曹丕自认为自己可以霸居整个北方,也足够的巩固,就威逼刘协,让他禅位给自己,开辟了魏国。从此,刘协就被封为山阳公,他之后也没有太大的作为,没像早年出现的“衣带诏”之类的谋划,终自己的一生,也不能复辟汉室。可能他的心血都燃烧光了,54岁就因病去世了。虽然有人盛传刘协是被曹丕杀的,但是可能性不大,刘协220年就早已退位,234年才去世,他已经无法阻碍曹丕的崛起,对曹丕构不成危险,也就没有太大的必要去杀害他。刘协的死归根还是复辟汉室的无望打击到了他,长期缓慢的死。
汉少帝刘辩史称皇子辩,弘农王,在位时间不超过一年,所以史书上并没有对这位皇帝进行本纪。当年灵帝驾崩的时候还没有定下来将皇位传给谁,因为汉灵帝刘宏是比较欣赏王美人的儿子刘协的。可是灵帝去世后,何太后和大将军何进联手将刘辩也就是将来的汉少帝扶上皇位。刘协也被封作陈留王,这个时候汉少帝和刘协是什么关系不难看出是臣属关系。对于刘协可以说是命途坎坷,刘协是汉灵帝刘宏与王美人的孩子,早在王美人怀了刘协的时候,把持后宫的是何皇后。因为何皇后天生就是一个善于妒忌的人,王美人就想打掉这个孩子,只是没有成功。生下刘协后,王美人就被何皇后给毒死了,董太后便抚养刘协,这恰好就为后来的董卓夺权留了一个话口。本来汉灵帝就想着立刘协为太子,可是这样做便会违背了嫡长子继承这一制度,所以才是后来的嫡子刘辩做了皇帝。汉少帝和刘协是什么关系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竞争存在。
刘辩在当皇帝的这段期间手里实际上是没有实权的,因为汉少帝的年纪很小,听政这种事也都是何太后掌握着,在何进引发宫变的时候,汉少帝逃到宫外,并在宫外遇到了董卓。董卓是很欣赏刘协的,便自称是董太后的同族亲人帮着刘协登上皇位,并毒死了刘辩。汉少帝和刘协是什么关系不难得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曹操杀了汉献帝的妻儿,为什么还要将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曹操是一代杰出枭雄,乃杰出的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天下大乱之际,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势,甚至不惜杀死汉献帝刘协的伏皇后、董贵人,以及伏后所生两个皇子。但是曹操又做出了将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的举动,这是为什么呢?
汉献帝刘协本来是有伏皇后和董贵人的,但是董贵人的父亲董承与刘备、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等人密谋诛杀曹操,事泄,董承被曹操诛杀。董贵人自己也受牵连。董贵人虽有身孕,汉献帝数次为她向曹操求情,仍被杀。汉献帝刘协的原配皇后叫伏寿,她因为看不惯曹操在朝中的专权,希望皇上能够摆脱受控于曹操的命运,便给自己的父亲伏完写了一封密信,希望父亲能够设法除掉曹操。不料事情外泄,曹操便逼迫汉献帝刘协废掉伏皇后,并将她打入冷宫,伏寿在冷宫幽闭而死。
曹操杀了汉献帝的妻儿,又给汉献帝送了三个女儿。根据史料记载,曹操至少有七个女儿,除了和卞夫人生的两个女儿曹节和曹华外,还有曹宪、清和长公主、安阳公主、金乡公主与临汾公主。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把曹宪、曹节、曹华三个女儿,一齐都送给汉献帝刘协做了妃子。
范晔的《后汉书·皇后纪下》中记载了:“献穆曹皇后讳节,魏公曹操之中女也。建安十八年,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小者待年于国。”
伏皇后死后,曹操为汉献帝再选立一位新皇后,选贤不避亲,曹操选中了自己的二女儿曹节。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协册立曹贵人为皇后。很多人问曹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人说,曹操这是用亲生女儿的婚姻和幸福来换取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用以控制皇帝。这样说也没有问题,有点意思在里面。
其实,曹操对汉献帝可以说仁至义尽,观刘协生平,临事怯懦,全无担当,如果没有曹操,不是路边倒毙的尸体,便是乱世军阀的玩物,最后还能享天年、终考命,衣食无忧。哪怕是曹丕登基,称帝后,并没有对汉献帝赶尽杀绝,让刘协被封为山阳公,曹节为山阳公夫人。曹丕给了刘协及其子孙足够过上安逸生活的封赏,食邑万户。曹丕更允许刘协在山阳郡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当一个一郡天子到死。
汉献帝刘协能够活下来,一方面是曹操的厚待,曹操是一个又争议的枭雄,她于华夏民族实有扫荡诸夷的大功:包括平定羌虏、扫灭乌桓、压制匈奴、降伏鲜卑,令其在汉末乱世不能乘虚入中原为祸,外战功绩并不逊于大一统王朝里任何著名帝王;而同时曹操亦有屠城杀俘、残民害士的大过。兖州牧任上,屠戮徐州各城数十万百姓;司空任上,官渡战后坑杀七万降卒,包括不得其死的荀彧、崔琰等国士,许攸、娄圭等故友,这些都是其难以抹去的罪责,于公议私交,皆不能无憾。
然而,曹操尽管如此,还是对汉朝末代皇帝给与足够多的厚待,不但让他衣食丰裕,更给他重新搭建了一个朝廷的架子,之前对其完全漠视的各路诸侯也陆续上贡,名义臣从,让刘协重新捡回一点天子的威严。而且曹操自始至终,只是汉臣,并没有篡位。若非曹操和曹氏三姐妹,汉献帝刘协恐早就被害。由此看来,曹孟德还算是对东汉仁至义尽了!
曹操对汉献帝已是仁至义尽,被骂汉贼实是冤枉了千百年
汉丞相、魏武王曹操,因为首创“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又杀死汉献帝刘协的伏皇后、董贵人,以及伏后所生两个皇子。而且他死后不久,其子曹丕代汉称帝,是以千百年来,从周瑜那句「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起,一顶“汉贼”帽子就再也摘不下来了。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千秋功罪,誉满天下,谤亦满天下。
曹操其人,鞭挞宇内、芟夷群丑,于华夏民族实有扫荡诸夷的大功:包括平定羌虏、扫灭乌桓、压制匈奴、降伏鲜卑,令其在汉末乱世不能乘虚入中原为祸,外战功绩并不逊于大一统王朝里任何著名帝王;
而同时曹操亦有屠城杀俘、残民害士的大过。兖州牧任上,屠戮徐州各城数十万百姓;司空任上,官渡战后坑杀七万降卒,包括不得其死的荀彧、崔琰等国士,许攸、娄圭等故友,这些都是其难以抹去的罪责,于公议私交,皆不能无憾。
今天以现代人的立场来审视历史,最基本的态度就是客观看待历史上那些以苍生为鱼肉的王侯将相,对其残民以虐的行径严肃批判,对因其帝王功业而惨死的无辜先民心怀悲悯。如果要批判曹操身为大汉王朝高级政府官员,嘴上感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却对大汉子民高举屠刀,实为“汉贼”,本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可惜即使辛亥早已过去百年,皇冠龙椅早被砸得粉碎,还颇有人不自觉便匍匐于历史上的皇权脚下。非要汲汲于批判曹操如何欺负傀儡皇室,种种斥其“不忠、篡汉”陈词,如此见识,只怕尚不如2000多年前的孟子和陈胜,岂不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曹操一生对不起的人确实太多,唯独不包括汉献帝刘协。观刘协生平,临事怯懦,全无担当,比之尚肯血性一搏的曹髦相差甚远。历史上多少人对其的泛滥同情,仅仅是冲着“汉朝末帝”这个身份去的?
当真以为刘协是什么天命所归、光凭一个天子名头,就能让天下群雄臣服,拱手让出权柄,否则就是不忠反贼?
万邦有罪皆在朕躬,以刘协在位期间那种天下大乱、四分五裂,四夷进犯,十室九空、到处人相食的惨景,若是实权皇帝任上,每天一道罪己诏都不够赔的。
想想雄才大略功冠青史如汉武帝,晚年一样要下诏痛陈「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这便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而正因刘协是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所以历史上才从没人因汉末乱世造成的子民死难责怪于他。
权力从来和责任一致,既然刘协完全不用承担皇帝的责任,那又有什么资格享受皇帝应有的权力和尊严?不能奉宗庙统帅万民,令百姓安居者,何为天子?这就是无情的秦汉法则。
《后汉书·孝献帝本纪》倒是满口“操自为”“诛曹操”叫得甚欢,对刘协君臣被曹操搭救前,如何东行乞食的窘境,却是一句不提,只附在《董卓传》里点了几句。
可以说刘协其人若无曹操,不是路边倒毙的尸体,便是乱世军阀的玩物,最后居然竟能享天年、终考命,衣食无忧,早已是侥天之幸,还有什么不足?
[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弃御物、符策、典籍,略无所遗。……公卿被害,宫人流离。……上与公卿步出营,皇后兄伏德扶后,一手挟绢十匹。董承使符节令孙徽从人间斫之,杀旁侍者,血溅后衣。河岸高十馀丈,不得下,乃以绢为辇,使人居前负帝,馀皆匍匐而下,或从上自投,冠帻皆坏。既至河边,士卒争赴舟,董承、李乐以戈击之,手指于舟中可掬。帝乃御船。同济者,皇后及杨彪以下才数十人,其宫女及吏民不得渡者,皆为兵所掠夺,衣服俱尽,发亦被截,冻死者不可胜计。
……其垒壁群帅竞求拜职,刻印不给,至乃以锥画之。乘舆居棘篱中,门户无关闭,天子与群臣会,兵士伏篱上观,互相以为笑。……已而粮谷尽,宫人皆食菜果。]——《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三》
公元196年,曹操救沦为乞丐的汉献帝刘协于水火,不但让他衣食丰裕,更给他重新搭建了一个朝廷的架子,之前对其完全漠视的各路诸侯也陆续上贡,名义臣从,让刘协重新捡回一点天子的威严。
公元200年,就在曹操与强敌袁绍决战的生死攸关之际,才刚吃了几年饱饭的刘协却勾结外戚董承,亲信种辑等,迫不及待要杀曹操夺权,是为“衣带诏”事件。
刘协此举,不止是天性凉薄,而且根本不具备对局势基本的判断力,无视了之前暗杀董卓反被李傕郭汜等人挟制的前车之鉴,也从没想过大事若成,当如何应对曹氏诸将与死党的反扑;
曹操不是两汉诸多大将军那种暂摄君权的权臣,可以被少帝 宦官联手搞场阴谋就干掉;而是自己打基业的军阀或说诸侯,曹操的属下诸将是军阀的僚属,并非朝中大臣;天子名号对诸曹诸夏侯们没任何用处。这就注定了刘协即使能侥天之幸杀了曹操,马上也必然是死路一条,如后世魏孝庄帝杀尔朱荣再被尔朱氏轻易反扑一样。
何况刘协在袁曹对峙时暗杀曹操,难道即便曹操败了,落到早就不想承认他、必欲废之而后快的袁绍手里,反而有好日子过?袁绍官渡决战时,可是连经学大师郑玄都带上了,就等着打下许昌捉了刘协,直接便可以顺天承运,代汉登基。
刘协连天下基本情势都看不清,便听信了董承这个欲与曹操争权的野心家唆使,是为愚蠢之极,可说是对帝国和社稷全不负责的中二少年行径,这种人就算侥幸生在治平之世,恐怕也同样难成一代明君。
两汉不同后世,从来没有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此论只不过是满清近三百年,通过戏剧话本小说竭力鼓吹的那套玩意儿,以之代替了华夏原有君臣之道。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下》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必路人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必仇寇报。]——《史记·刺客列传》
这才是真正的秦汉士风,亦是从先秦至宋明,屡经君主打压而坚韧不拔的华夏道统、士人风骨。
就如在皇权集中时代,孔明自称“孤”、在奏本里“痛恨”桓灵两位先帝,都可算耸人听闻、大逆不道了,明清哪个臣子又敢这样上奏?
秦汉丞相三公长身跪拜君主,君主同样要长跪还礼。重臣们朝见完毕离开,君主同样要起身送到门口。 这是后世那些三跪九叩、诚惶诚恐的臣子所能想象的么?
周勃陈平们斗倒吕氏外戚,为免后顾之忧,将带有吕氏血统的汉惠帝诸子,后少帝刘弘、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宣布为“足下非刘氏子,不当立”,大家一同沾血,就这么将刘邦嫡系子孙斩尽杀绝了。如此公然弑君并杀皇子,亦可为安汉功臣名垂青史,得到之后的文景列帝认可。
霍光宣布登基仅仅二十七天的刘贺,做下一千一百二十七件错事,亲自动手从他身上夺去玺印绶带,并杀其亲信二百余人,
如此指鹿为马,公然废立,历昭帝刘弗、废帝刘贺、宣帝刘询三世,摄政终身大权独揽而不肯归政,此外更杀皇子、公主,亦被历代官方史书誉为和伊尹并列的护国忠臣。
至于东汉,儿子逼凌母后令其迁居、“忧死”,外甥杀戮舅舅满门,类似悖逆人伦的惨剧在中后期每换一个皇帝就排演一出。真以为在当时人心中,皇室会是如何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
皇后如何,皇子如何,皇帝又如何?当帝国中枢权威都荡然无存时,皮之不存,毛焉将在?
“衣带诏”事件前,曹操专断朝政,也是秉承两汉那些摄政大将军的一贯传统,根本谈不上过分欺凌天子。论受国朝和先帝恩惠,论权利根基,曹操这个自己打地盘的诸侯,只会远比霍光之类权臣更理直气壮。
成王则败寇,伏、董两族既为刘协胁从,便需承担失败后果。曹操作为执政大臣,杀董承并董贵人也好,杀伏皇后并其皇子也罢,皆有汉家名臣先例可循,如周勃、霍光例,『君以草芥待我,我必仇寇报』,亦无什么不妥。
这是君权和相权的亘古即有延绵千年的争斗,成王败寇,赢的只是曹操个别幸运儿,输掉全家性命的才是大多数。若对刘协施以廉价同情,谁又同情过那些大将军么?
刘协谋杀曹操失败,事后却将自己女人推出来顶缸,但求自己苟活一时,可有半点身为男人的担当?可有半点身为天子的胆气?其哀哀怨怨的「郗公,天下宁有是邪!」
对比曹髦的「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论胆气论风骨,相差何止百倍?
诸葛亮之所以能为忠武侯,留下千古忠义之名,亦是因为他能有一个如刘禅一般,有良心知感恩,有自知之明懂放权,肯『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无论朝政还是宫中都听从相父教诲的君主。若换成是刘协这种凉薄之徒,其后果亦不忍思,怕就要真如先主白帝托孤之言,改立刘永或刘理了。
“衣带诏”事件前,曹操或许还有满足于曹氏世袭执政,保留汉家礼仪天子的可能;当刘协欲杀曹操之心昭然若揭后,既已然明白了这个大汉天子的凉薄本性,只需再联想两汉一众摄政大将军家族又是什么结局,少年时代的“汉征西将军”志向,对大汉王朝曾经的感恋之情,和自己子孙族人的身家性命相比,又算得什么?
想想曾经的霍光家族,绩,冠军侯霍去病和博陆侯霍光两兄弟足以排进汉代前五的社稷大功臣,也曾居摄国政数十年,扶立三代天子(刘弗陵、刘贺、刘询)家族子弟尽居,党羽遍布朝野,还不是被杀戮得一个活口也没留下?
任何口口声声声讨“篡位曹贼”的人,如果换到是曹操的立场,就算对大汉王朝再有感情和留恋,都一样绝不会情愿曹氏一族如霍光一般被诛灭满门,死无遗类。因此可以说汉室最后延续的机会,全是被刘协的无脑自己毁了的。
曹操没有宣布刘协是「足下非刘氏子、不当立」,废之杀之,反而进三女为其妻御,曹丕代汉后更允许刘协在山阳郡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当一个一郡天子到死,其实已是厚道得过了分。
想想之后南北朝多少人畜无害、小心谨慎的傀儡帝王与皇族,欲求山阳公待遇而不可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