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定都为什么不选择洛阳而选长安
在汜水称帝这天,刘邦按众人意愿暂时定都洛阳。但就在他准备带领手下的文武大臣们去洛阳时,一个人的出现让定都之事再起波澜。
这个人的名字叫娄敬。
娄敬是齐国人,此时不远千里赶到汜水来,只是为了刘邦建都的事。这等没身份、没地位的人,本来要见真龙天子刘邦一面很难,但是娄敬因为有老乡虞将军在朝廷为官,因此,很快就见到了刘邦。
娄敬一进门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作风来。首先他的打扮太吸引人眼球了:身上穿着破棉袄,脚上穿着烂草鞋,头发上扎一个马尾辫,手里拉着一根破竹竿,手里就差没拿一个破瓷碗了。
如果不是虞将军的推荐,刘邦早就叫人把这“准乞丐”给轰出去了。不过他毕竟见多识广,他知道越是这样有“个性”的人越是不可小觑。
于是他二话不说,先安排了一顿丰盛的美餐为他接风洗尘。这个娄敬果真非同常人,也不推托,大大咧咧坐下就是一阵大快朵颐。
等这个“准乞丐”酒足饭饱后,刘邦才恭敬地问他有什么事要找他。娄敬对刘邦的待人态度很是满意,于是也就不再客气,开始直奔主题了。
“陛下想建都洛阳?”娄敬问。
刘邦点了点头。
“臣以为不妥。”娄敬直言不讳地说道。
刘邦自然是洗耳恭听了。
娄敬就接着说建都洛阳不如建都咸阳的原因。他说洛阳地区狭小,地贫物稀,经济不够发达,交通也不是很便利,是一个弹丸之地。
而秦地的咸阳东靠华山,南临黄河,四面都有险要关隘,是个易守难攻的风水宝地。在那里建都远远比在洛阳建都要好。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提一下当年项羽选都的事儿。项羽当初选彭城作为自己称王的首都时,也有个书生拼死相谏,也是劝说项羽在有着咽喉之称的秦地汉中称王。
但固执的项羽选择“荣归故里”,定都彭城。后来的事实证明,项羽选择彭城为都的确是一大败笔。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刘邦对他的意见高度重视起来。于是他第二天就召集朝中大臣来商量定都这件事。刘邦刚说出娄敬的想法,马上就被淹没在一片反对声中。
“秦地晦气啊,大秦王朝在那里才多少年就灭亡了。”
“是啊,定都洛阳的周王一统天下好几百年呢!”
“娄敬是个什么人物,他完全是书生意气,信口开河。”
“洛阳,清晨看日出,黄昏看日落,绝对是一个风水宝地!”
“洛阳……”
刘邦想不到众人的反对意见如此坚决。于是在定都洛阳还是咸阳的问题上就摇摆不定了,最后,刘邦决定去问自从楚汉之争结束后就一直闭门不出的张良。
数日不见,张良虽然清瘦了许多,但精神依然矍铄,面对刘邦的询问,他是这样说的,他说众臣之所以都反对建都咸阳,是因为洛阳离众大臣的家乡比较近,这是思乡之情的缘故。
听君一席话,堪解百日忧。众臣们原来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才反对迁都的。刘邦茅塞顿开,大呼:“原来如此,险被众臣所误也!”
于是刘邦立即下令:迁都咸阳。
但迁都咸阳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自从当初项羽到达咸阳后,一把大火把那里的宫殿烧成了一片废墟,如果迁都此地,必须重新修建宫殿。
于是乎,后勤部部长萧何又有活干了,修建宫殿的事就交他来办了。
鉴于修复宫殿的工程巨大,时间跨度也长。为了断绝众臣定都洛阳的念头,刘邦当即就决定实行迁都工程,先把首都搬到了离咸阳不远的栎阳。
众臣虽然不愿意,但也只能乖乖跟着刘邦走了。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娄敬因为进言有功被封为郎中令,赐姓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