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历史 > 历史
3分钟中国梦诗歌朗诵
admin2023-11-22【诗人】人已围观
简介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诗歌。 诗歌是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呢?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诗歌发展史。 欢迎阅读,希望您会喜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诗歌。 诗歌是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呢?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诗歌发展史。 欢迎阅读,希望您会喜欢。
中国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 这也是中国第一部诗集。 共有305篇文章。 根据音乐不同,分为“风”、“雅”、“歌”三类。 种类。 “颂”诗是祭祀统治者的歌曲,有的祭祀祖先,有的祭祀天地山河,有的祭祀农神。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两者均用于宴会仪式,内容主要是歌颂过去的英雄,讽刺当今的政治。 《风》是《诗经》的精华,收录了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独特的文化基础和北方文化的影响,诞生了伟大诗人屈原。 深受他影响的屈原、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称为《早楚词》。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杰出代表作品。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 它打破了《诗经》的四字形式,由三、四字发展为五、七字。 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继《诗经》、《楚辞》之后,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流传至今的汉乐府民歌有一百多首,其中不少是五言体的歌谣。 后来经人刻意模仿,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诗歌形式。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从民歌到文人写作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 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个人一次的作品。 诗的内容多写离别、相思和短暂的人生感悟。 善于抒发情感,善于运用比喻、唤起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阮籍(210—263),建安以后,正始诗人的代表人物。 他的《爱情颂诗》进一步奠定了抒情五言诗的基础。 他经常用曲折的诗句来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对灾难的恐惧、对世俗的逃避。 与阮籍同时代的还有嵇康(224—263)。 他的诗愤世嫉俗,直指黑暗的现实。 两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体”的传统。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个发展时期,体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的出现。 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这一时期民歌的总体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性多于叙事性。 南朝现存乐府诗480多首。 一般为五言四句的短诗,几乎都是情歌。 北朝乐府数量远少于南朝,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淳朴、风格之雄健却远非南朝乐府所及。 如果说南朝的乐府是一首“情歌”,那么北朝的乐府就是名副其实的“军乐”和“战歌”。 在体裁上,除了北朝的五言四句乐府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杂体。 北朝乐府音乐最著名的作品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珠”。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唐代近三百年间,留下诗作近五万首,风格独特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十至六十人。
宋代诗歌的发展不再像唐代那样辉煌,但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即减少抒情成分,增加叙事议论文成分,注重描写和抒情。描写,大量使用散文句法,疏远了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
明代诗歌在仿古与反仿古之间来回前行,没有出现优秀的作品和诗人。
“五四”文学革命期间,中国现代文学诞生。 经过发展阶段,新诗已经形成了以自由诗为主,同时有新格律诗和象征诗的较为完整的形式。
20世纪40年代后半叶,新诗,即后来的山歌体,在解放区农村成熟起来。 新民间诗歌的杰出成就体现在李寄、阮章经的叙事诗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诗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题材、题材伴随着新的生命涌现。
诗人们满怀激情地歌颂新时代。 与此同时,新社会也造就了一批诗歌新人和全新的作品。
新时代以来,沉寂十年的诗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景象。 在表现手法上,诗歌可以广泛借鉴国内外,其形式趋于宽松自由,风格多样。 新时期之初,欢呼胜利、反思历史的诗歌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并不断发展。 与此同时,舒婷、顾城、江河等一批青年诗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迅速成长起来。 他们的诗通常表达一种晦涩难懂、异常复杂的情感,被称为“朦胧诗”。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诗坛兴起了一股自称为“第三代诗人”的现代思潮。
外国诗歌发展史
第一阶段:古代(公元前40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古埃及和古巴比伦。
第二阶段:古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
第三阶段:中世纪(5世纪至15世纪),也可称为圣经诗歌时期。
第四阶段: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6世纪),伟大的诗人有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意大利的彼特拉克。
第五阶段:古典主义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出现了弥尔顿、伏尔泰等历史名人。
第六阶段:浪漫主义(18至19世纪),诗歌群星璀璨,俊美迷人。 德国有歌德; 英国有布莱克、伯恩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以及雪莱、拜伦、济慈三位青年天才; 法国有雨果; 俄罗斯有普希金; 美国有惠特曼; 匈牙利有裴多菲等。
第七阶段: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先锋派诗歌等各种风格层出不穷。 东西方碰撞、交流、融合已近一百年,潮流蔓延至今。
词类
词原名“曲词”或“曲词”,又称长短句、曲调、曲词、乐府、乐章、琴曲、诗词,以乐曲为主。 从伴奏音乐的角度来看,它与乐府是同一文学流派,同样来源于民间文学。 后来词与乐府一样,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不同的诗体,所以有人称词为“诗的其余”。 文人的诗歌深受韵律诗的影响,因此诗中出现了很多韵律句。
词有长句、短句,但整篇文章的字数是一定的。 每句话的水平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⑴小令; ⑵ 中声; ⑶长音。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调,五十九字至九十九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这种方法是明朝人强加的,并不科学。 宋人将词分为灵、吟、晋、慢四类。 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就是分类不是很清晰。 简单来说,序就是小序,主、入等于中调,慢字就是所谓的长调。 (蝶恋花有60字,江城子有70字,但都是宋代灵词。) 敦煌乐词中已有一些中长曲调。 刘墉在宋初写过一些长曲。 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紧随其后,长调开始流行。 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外,还在于韵脚普遍稀疏。
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 意境之美:所谓意境一般是指作者通过诗中的物象所表达的一种状态,而作者想通过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是通过诗中所写的场景来表达的。 。 如马致远的《净天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房屋,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虽然只有28个字,但包含的内容却极其丰富。 它描绘了10种风景,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卷,表达了游子在天涯海角的孤独和痛苦。 情感融入景物,情景交融,景物高度集中在这幅画面中。 诗中场景与自然语言的交融,可使意境显得深邃、优美。 比如刘禹锡的《石城》诗:“群山环绕祖国,潮打空城寂寞归。旧日淮东边,深夜月犹在。” ……跨过女性之墙。” 这四句诗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诗人将石城置于寂静的山林中,清凉的潮声,朦胧的月夜,表现出旧都的苍凉和荒凉。 衰落也流露出诗人对祖国的萧条、生活的荒凉的无限感伤。
2、人格美:诗歌中所谓的人格,一般是指诗中所描绘的主人公的自我形象、肖像等。 诗人的自我形象常常包括对肖像、动作、表情、心理以及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描述。 比如刘邦的《大风歌》:“大风吹云飞,壮士海归故里,勇士镇守四方?” 这首诗虽然简单短小,但人物形象却表现得淋漓尽致。 鸿门宴后,刘邦击败项羽,成为汉朝开国皇帝。 这让他兴奋、高兴、雄心勃勃。 然而,他的内心却隐藏着深深的恐惧和悲伤:得国容易,守国难。 因此,他极其渴望获得良将和远大理想,以巩固国家、安定国家。 可见,这首诗不仅表现了他英雄事迹、成功的一面,也表达了他内心的忧虑和矛盾。 其生动形象跃然纸上。 还有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鸦啼霜满,江枫垂钓火睡愁。苏州城寒山寺外” ,客船的午夜钟声已经敲响了。” 这首诗是情景交融的佳作,秋夜江边,月色西下,满天霜霜,我满怀怀念。 我独自躺在客船上,只有残破的河枫和摇曳的渔火为伴。 让人彻夜难眠。 另外,深夜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也衬托着游子的孤独和怀念。 塑造了一个游子思乡的独特形象。
三。 建筑美:诗歌中所谓的建筑,多指诗歌的和谐与节奏、所使用的修辞方法、表现方式等。人们读这首诗时,感觉这首诗的形式工整而多样,非常规则,就像它建造的建筑一样。 ,形式整齐但不单一,有上下方形的,有金字塔形的,有阶梯形的。 比如张继的《秋思》:看到洛阳城的秋风,我想写一本充满意义的书。 恐怕无法匆忙讲完故事,而行人出发前还得拆包。 这首诗的表达方式是叙述性的,行文朴素自然。 从意象上来说,这首诗用了“秋风”一词。 看到秋风,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年关将至,离家已久。 何时归,则思念他人;何时归,则思乡; 一个人会因此而想念别人。 秋风吹落了树叶,气候转凉,引起心中无限的悲伤。 从叙事特点上来说,这首诗抓住了“行人离去,临行前拆包”的典型细节,非常写实地写出了诗人对家人无限深厚的感情。 渴望的感觉就像镶嵌在建筑物中的一颗美丽的珍珠,让建筑物受到极大的破坏。 四。 音韵美:诗歌中所谓音韵,是指诗歌不仅韵律有力,而且抑扬顿挫、轻重交替、长短长短、韵律和谐,从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美。
此外还有双音、叠韵、叠音等。 拟声词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广泛使用。 如“各种菱角”、“青籽,悠然我心”、“欢笑无忧遇见羊”、“远方牵牛星,明净江汉妇”、“农村战乱后,肉肉”和血在路上徘徊”、“无边无际的倒树沙沙作响,一望无际的长江滚滚而来”和“寻寻觅觅,荒凉孤独,凄惨凄惨”等运用得当,不仅增加了声音的美感,同时也加强了抒情效果。
中国古诗词分类
1、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和现代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歌节奏的角度来划分的。
(一)古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辞曲曲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是古诗。 古诗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古文唐代风格和新乐府。
①楚词体: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体裁。 东汉刘向编着的《楚辞》共十七章,主要以屈原的作品为主,而屈原的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所以后人也称楚辞体为骚体。 。
②乐府:原为汉武帝时期掌管音乐的官府名称,后成为诗体名称。 汉、魏、南北朝时期乐府官员搜集创作的歌曲,简称乐府。 魏晋唐以后的诗人所写的诗虽然不入乐府,但也成为乐府、糜乐府。 如《智利歌》、《木兰诗》、《段歌行》(曹操)。 一般来说,乐府诗的题名有《甲歌行吟》《曲吟》等。
③宋体:是乐府诗的变体。 汉魏以后,许多乐府诗都题为歌行。 虽然两个名字不同,但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别。 ,杂词,古体多变,后有歌体。 唐代,初唐诗人写有乐府诗。 乐府除了沿用汉魏六朝的旧题名外,也有少数诗人创造了新题名。 自李白、杜甫以来,这种诗歌有了很大的发展。 比如杜甫的《哀陈涛》、《哀江头》、《兵车行》、《为美而行》,白居易的很多作品都是以乐府歌曲的形式出现的,而且大部分都是乐府歌曲的形式。它们是由三七个词混合而成的。
(2)现代体诗:现代体诗与古体诗相对,又称现代体诗。 它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诗。
①一曰绝句,每句四句,五字缩写为五绝,七字缩写为七绝。
②一种叫律诗的诗,每句八句,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八句以上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有非常严格的节奏,章节有明确的句子(排除除外),句子有明确的字,韵有定位(韵位固定),字有定声调(诗中每个字的声调是固定的),楹联有一定的对数(诗句中间的两对联必须相对)。 例如,
它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每个四栏八句的句子必须具有相同的单词数。 可以是四韵,也可以是五韵。 赌还是不赌。 如果按照韵律诗的固定框架排列,并持续到十多句,就叫韵律。 除首联和末联外,上下句需要对立,也有对立句,称为扇对。 又如,绝句只是四句对联,又称绝句、断句、断句。 对平、韵、对仗都有一定的要求。
(3)词:又称诗、长短句、曲调、调词、乐府等。其特点:声调有固定的框架,句子有固定的数目,词有固定的声音。 根据字数的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调(58字以内)。 单词可分为单声调和双声调。 双音分为两个部分。 字的一段称为阙或片,第一段称为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称为后阙、下阙、下片。
(4)曲:又称词语、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起源于金代,盛于元代,其风格与词相似。 特点:除了固定字数外,还可以添加衬字,口语使用较多。 散曲包括小曲和套曲两种。 套数是一套连贯的曲子,少则二曲,多则几十曲。 每套均以第一首歌曲的曲牌作为整套名称,且整套必须为同一宫腔。 没有客人,也没有白人,并且只有无伴奏合唱。
2、按内容分类: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旧诗(史诗)、咏叹诗、悼念诗、游历诗和闺怨诗。
(1)怀旧诗。
一般来说,古代的人和事都会被记住。 怀旧历史诗常常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抒发个人经历,或攻击社会现实。 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旧》中,他感叹自己的个人经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毫无成就。 辛弃疾的《永欲乐京口北古亭乡愁》表达了对朝廷平庸生活的不满,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有些怀旧诗只是对历史冷静理性的思考和评价,或者只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经历并不包含在其中,诗人的情感只是画外的声音。 比如刘禹锡的《棕衣巷》,古今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感。
(2)有关物体的诗。
咏物诗的特点:从内容上看,以某一物作为描写对象,有意识地把握和描写其某些特征。 在思想上,往往以事物为依据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从物到人,从实到虚,书写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比较等表现手法。
(3)田园风光。
南朝的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东晋的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 唐代出现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善于描写自然风光、田园风光和安逸宁静的隐居生活。
(4)战争诗。
自先秦以来就有描写边塞、战争的诗歌。 唐代,由于战乱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 在唐代积极用天下、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的氛围中,雄伟的边塞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新的诗歌流派。
(5)游游诗、闺阁诗。
古人长期在外任职,或长期漂泊,或长期驻守边疆,总会引起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对他人的怀念之情,所以这样的诗文很多。 写人思乡,或思念闺中之人。 写作时,或因感动一景而感动,或因一瞬间而感动,或通过一物抒情,或通过梦抒情,或通过美妙的比喻抒情。
欣赏这类诗歌需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范畴; 抓住意象来构建一幅图画; 把握关键词,欣赏艺术特色。
(6)告别诗。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其不发达,亲朋好友往往数年不能相见,所以古人特别注重分离。 临别之际,人们常以酒送别,折柳送行,有时还吟诗送别。 因此,离别之情成为古代文人永恒的主题。 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告别诗的具体内容和思想倾向往往有所不同。 有的直接抒发离别之情,有的用它抒发胸中的怨恨或抒发自己的心声,有的侧重写离别、悲伤,有的侧重于劝诫、鼓励、安慰,还有的两者兼而有之。
(五)现代诗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方法也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基本的如下:
1.叙事诗和抒情诗。 这是根据作品内容的表达来划分的。
(1)叙事诗:诗歌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热情奔放的演唱风格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歌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古希腊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等史诗; 中国诗人李寄的《王贵与李香香》等故事诗; 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唐璜》等诗歌小说。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需要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 喜欢,
情歌、颂歌、挽歌、挽歌、田园和讽刺。 此类作品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并不是完全分开的。 叙事诗也具有一定的抒情性,但其抒情性必须与叙事紧密结合。 抒情诗也常常叙述生活的某些片段,但不能延伸,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这是根据作品语言的音韵节奏和结构形式来分类的。
(1)格律诗: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歌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韵律、对仗、句子的排列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如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绝句、歌词,欧洲十四行诗等。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 它不受格律的限制,没有固定的格式,讲究自然、内在的韵律,韵律大致相近或无韵,词、行、句式、声调数量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 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 这种诗体自五四运动以来在我国也曾流行过。
(3)散文诗:它是一种兼具散文和诗歌特点的文学体裁。 作品蕴含着诗意的意境和激情,往往充满哲理,注重自然韵律和音乐美,篇幅短小,没有散文那样的台词和韵律,如鲁迅的《野草》。
【中国诗歌发展史】相关文章:
中国古典诗词史(二年级选修,人民教育版)12-06
两篇唐诗发展史06-11
中国古典诗词06-11
《中国》诗07-03
中国古典诗词精选08-28
中国古典诗词08-31
中国诗歌12-19
中国诗词选12-12
中国诗词协会诗歌08-26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