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历史 > 历史
宋高宗赵构为何会逃跑
admin2023-11-21【诗人】人已围观
简介今天古朝网告诉大家的是宋高宗赵构为何会逃跑?欲知详情且看下文为您分解!! 靖康之后,宋皇族多数为金军所俘,都城汴京遭空前浩劫,政权名存实亡,时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说
今天古朝网告诉大家的是宋高宗赵构为何会逃跑?欲知详情且看下文为您分解!!
靖康之后,宋皇族多数为金军所俘,都城汴京遭空前浩劫,政权名存实亡,时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说河北兵马大元帅)的康王赵构在这危急之时跳出来挑起了宋朝的大梁。这就是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历史上对他,褒贬不一,但多认为此人昏庸——但这种说法其实有失偏颇,今天我们便不求甚解地读一读这位堪称为中兴之君的帝王。史书上说赵构能挽弓一石五斗,力大无穷,这也许是真的。因为赵构的母亲韦贤妃不得宠,好几个月都见不着徽宗的面,赵构和他老爸的关系并不好,这就是后来岳飞天天喊着要迎回二圣,赵构不同意的原因之一,岳飞也不想想,徽钦二圣回来了,赵构怎么办,让位吗?
为了引起他老爸的注意,从小赵构就非常勤奋,拉弓射箭、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这点在袁腾飞的《两宋风云》里也有提及。到金军围困东京城时,金军要一个皇子作人质,徽宗众多儿女无人敢去,只有赵构自报奋勇站出来,到了金军大营他不卑不亢,大义凛然,还和金人比武,金人看他这么神勇不相信他是太子,就把他放了,而赵构没有回东京城,而是自己招兵买马单干,所以为什么大宋皇家子孙被金军一网成擒,唯独赵构一人幸存就这个的原因。
说到赵构在逃跑中坐稳江山,那就要从他身边流传的泥马渡康王的故事说起,而这个故事有两个不同的版本:
第一种版本:赵构当年被金军押着北上去做人质,行至磁州,趁金兵看管不严逃脱了。赵构逃到一座小庙去投宿,夜里梦见神人告诉他,说金兵将至。他马上就惊醒了,起来冲到院子里,看到院子里有一匹马,于是上马就跑,一口气跑过了黄河。等过了黄河之后,赵构才发现这匹马是泥塑的,当时可能是受了什么仙力的指点,一下就活了,把他驮过了黄河。当然,这个版本不太符合实际情况。
第二种版本:赵构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到了扬州,听说金军要进攻扬州,就仓皇出逃。赵构逃到了一个神祠,看到一匹马,然后翻身上马植往南跑。不过,这个版本中的马就更厉害了,上一个版本里的泥马跑过了黄河,这匹马可是驮他过了长江。赵构过了长江才发现马是泥做的。这两个版本,估计后一个更有真实依据,但是,驮赵构过长江的肯定不是泥马。
实际上,这两个版本的中心意思都是在说,赵构有神仙相助,泥马都能驮他过河,可见他当皇帝是受命于天。所以,泥马渡康王这个传说,不管是由民间还是史官编出来的,它的目的都是为了说明赵构的皇位是有正统性的。
史实的是什么呢?赵构即位后,在金兵追击下不断南逃,据说,赵构有一次在黄河北岸被金兵追逼,只剩下了他单身匹马,后有忠臣之子李马舍生忘死地背着他逃至河边,又驾船过河,才幸免于难。事后,赵构为了标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捏造出了泥马渡康王的故事。他担心李马会揭穿,便将李马药哑,不久杀死了李马。
从泥马渡康王也可以看出来,赵构只要得知金军南下的消息,第一个反应就是仓皇出逃,他刚刚在南京继承帝位不久,就放弃了南京应天府,转而逃到扬州。后来金军攻打扬州之后,他又迅速渡江过河,从扬州经镇江逃到杭州。在金军的持续攻势之下,他又带领群臣逃到了越州,随后又逃到明州,并自明州到定海,漂泊海上,逃到温州。直到金军暂时停止了南侵,撤离江南之后,他才回到绍兴府和临安府。
一国帝王做到这种地步,自然会引起某些大臣的不满,甚至起了逼他退位的打算。在赵构不断南侵的过程中,发生了一起兵变,史称苗刘兵变。当时苗傅和刘正彦等将领利用军士对朝政的不满,发动兵变,杀了宋高宗信任的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和一批宦官,宋高宗逼迫退位。最后若不是文臣吕颐浩、张浚和武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起兵勤王,宋高宗的帝位还可能真就在这次兵变中丢了。
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逃跑皇帝的恶名。但是为什么拥有文治武功的赵构成为逃跑皇帝呢?哎!没办法,当时金军太厉害了,完颜兀术的几千骑兵就能追的宋军几万人到处跑,到后期岳飞要直捣黄龙东京城了,向秦桧要兵,秦桧非常清醒,他认为大宋不是金军的对手,他和高宗说:几年前宋军连马都骑不上啊!这才过几年,我们真的能打赢吗?高宗也是战场上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他知道什么叫见好就收的道理,所以让岳飞收兵。
金军当时非常强悍,就连我们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对金国没办法,学过初中历史的都知道,成吉思汗临死的时候,告诉他儿子窝阔台消灭金国的唯一办法就是联合南宋南北夹攻金国,别无他法。说到这,这里绝不是替赵构说好话,无论怎样,他的确是几千年来中原第一次向北方游牧民族称臣的人,不过,完颜兀术的几次搜山捡海捉赵构的军事行动,搞的他常年颠沛流离失去了生育能力,也算是自己酿的的苦果吧。
至于文才嘛,书法上的名气虽然没有他爹那么大,但是也是大家风范。
看他的书札内容,也是井井有条,写的有水平。
众所周知,赵构是宋室南迁后的第一位皇帝,也是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35年,得年81岁。他即位的时候,当真是危急存亡之秋。宋朝庭是在仓促之间被金人攻陷了都城汴梁,女真人掳走了徽、钦二帝,这个时候内乱外患难心事数不胜数,他作为皇家后人,责无旁贷。
哪怕是有着外忧内患的宋朝,又有哪个皇子不想当皇帝?只怕有点资格的便要挖空了心思去拼一把。但我们都知道,接任皇帝,在帝制时代非同小可,更何况是在危难之时?!
好在赵构会点武艺,虽然这东西在皇权的争夺上起不到什么大用,但总比酒囊饭袋好了一些。他曾两次临危受命,出使金营,这个履历是其他没被抓走的皇子无法相比的。此功甚大,当然更重要的是这在大臣们的心中有了加分,威望起来了。众皇子就算心有不满,面子上也算服他,赵构终于登上帝位,堪堪撑下了场面。
女真人北归,外患压力稍减,但皇帝都被掳走,中原可以说是烽烟四起。赵构初登帝位,皇权尚未巩固,却真的算是怕了金国。所以还不及先平乱,已经想着南逃,这个时候,岳飞突然冲了上来。
这时候的岳飞还是名不见经传,赵构也还算是虚心,看了岳飞洋洋千言的上疏,开始起用李纲等人护持宋氏江山。而岳飞呢,赵构觉得他想去抗金,便让他去抗金了——他大概觉得没什么搞头,对自己重建大宋,也对岳飞抗击金军。
赵构让岳飞等名将抗金,只怕是一时破罐子破摔。这时候就算是皇帝也是自身难保,抗金有个屁用。而岳飞虽然最终名震天下,这个时候却还只是刚冒出头来,军队是个讲能力拼资历的地方,岳飞初来乍到的,赵构也不相信他能搞出多大的名堂。
可是赵构的南宋竟然建立了起来,其中虽然有着太多的波折,这结局毕竟是喜人的。但这个时候他多半有些头大,因为不止是他做的漂亮,岳飞等人抗金的事业也搞得有声有色,他们收复失地,还斩了金军好几万——赵构不想得罪金人。
赵构做了皇帝之后,有了小富即安的感觉。觉得自己安安心心的当了皇帝就好,去抗金是自找苦吃,眼下的胜利只是一时。他当过兵马大元帅,算是老兵油子一个。所以他能看得清形势,明白大宋的军队与金军的差距,也觉得凭两条腿去追人家草原上驰骋的战马,那是极不明智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宋朝虽然还存在,但其实与改朝换代没有两样,这与隋末唐初的景象何其相似:赵构建立南宋虽然一多半是起用北宋的老底,那李渊难道就没有利用隋朝剩余力量的地方?
经历过这样的改朝换代,中原疲敝,又有的土地遭金军洗劫,很多地方十室九空,南宋实难以有能力与金国抗衡,更遑论灭金。所以高宗皇帝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采纳了他们的求和政策。
可惜天不遂人意,赵构觉得自己的意思够明显,却显然小觑了岳飞等人的一腔热血。不久之后,便传来岳飞的朱仙镇大捷,看起来几乎可以一举灭掉金国的样子——赵构恐怕也有些意动,但最终还是忍下了这种冲动。
然后赵构就发现岳飞这人有些不听话,朱仙镇十二道金牌可是一道不虚的,所以他安了个罪名杀了岳飞。一个敢于藐视皇权的人,就算有才,有能力,能打仗,但不听话,他就要杀,借别人手里的刀也好。再后来,他觉得武将太能给他惹事,他心里想着的是与金人罢手言和,就算赔些钱也无所谓;而武将多半只知道个打字,也只会记得他杀了忠臣岳飞。为免生出其他的乱子,赵构索性就罢免了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
一个王朝,出忠臣了,未见得是件好事。商纣王手下的比干,楚国的屈原,还有北宋的杨家将,历史不停地证明这一点。忠臣出现,说不定就是你国家将倾的前兆。
岳飞就是这样一个忠臣,但他并非良臣。他毕竟是刚从最底层爬上来的,一心只想着抗金,却暂时还猜不透、想不到功高震主之类的官场之中的勾心斗角。他猜不透皇帝的心意,违背赵构的心愿,甚至于不听皇帝之言,最终是取死之道——这几乎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杨修之死。帝王为了巩固皇权,当然会杀掉这类人。
赵构此人,在北宋亡时挑起大梁,建立起南宋来。虽然偏安一隅,但他遏止了北宋亡时的内乱,收拢兵力来对抗外敌。虽然在其后期一心求和,甚至为巩固皇权,坑杀、罢免了岳飞等抗金名臣,他甚至曾经发诏承认秦桧只是他杀岳飞的刀,并拒绝为岳飞平反。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南宋很难灭了金国。毕竟双腿跑不过奔马,宋人也跑不过女真。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很强,宋朝只能被动防御,谈何消灭女真?这么看来,偏安,其实是赵构最好的选择,主战派的岳飞等人的下场只能是命里注定。
关于赵构,史家多倾向于定位为昏庸之主。不过,宋朝庭是在仓促之间被金人攻陷了都城汴梁,二帝北狩。当赵构南渡时,身边亲兵仅一千余人,然而他通过各种方法,迅速调集兵马防守住了淮河、长江,同时建立了南宋的根基,宋室的国祚得以延续了一百多年。
我们可以把赵构和明末的崇祯皇帝做个对比,为什么南宋可以偏安,而南明不行?如果崇祯皇帝能够学习宋高宗的做法,中国历史的走向会是另外的一个样子。
赵构与明末的崇祯皇帝不同,他在宋朝建过大功,又是掌握兵力的元帅,威望实力都足以拿下皇位。而崇祯皇帝在十八岁时继承其兄熹宗帝的皇位,继位之前没有实际的历练,登基之后内忧外患。李闯军攻入北京城时未能出得京城,崇祯帝殉国,他的几个皇子均在较短的时间内死于非命或不知所终。
崇祯帝殉国后,南明朝兵力分散。朱明皇族子弟众多,谁也不服谁,大家相互拆台,致使南明内耗不断。没有一个有权威的皇帝,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南明的最后一点元气也就很快损失殆尽了。
赵构与崇祯帝不同的第二点,他对金国的野心有充足的预估;所以先用主战派抚平了国中的内乱,而后又让他们对抗金军,表明自己不是好欺负。而明朝的皇帝的境遇就差得远了,不仅没有对满清进行正确的预估,还有一个李自成在国内的搅局;内外交困,最后被李闯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崇祯帝殉国之后,大好河山尽入满清鞑子之手。
赵构的功过,其实很难用这短短的一篇文字来评说。但我们也要尊重历史,决不能仅以一言昏庸便将之抹杀。说赵构是投降派甚或是卖,更是一种用现代史观解读历史的片面言论。
作为一家之主,把家里的东西卖了,只是起到了缓解家庭困难的作用。作为皇帝,一国之主,把国土割让给恶邻,虽然有辱先祖之威名;但是,贼名却是说不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老儿想送给谁就送给谁,与小老百姓是无关的,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也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