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历史 > 历史
宫崎骏动画中的古诗词和古乐器你了解多少
admin2023-11-06【诗人】人已围观
简介古往今来流传至今的优美诗词歌赋中,不乏对中国古代乐器的赞美。 然而,时至今日,他们仍然没有逃脱被遗忘的命运,着实令人悲哀。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在历史文献中大放异彩
古往今来流传至今的优美诗词歌赋中,不乏对中国古代乐器的赞美。 然而,时至今日,他们仍然没有逃脱被遗忘的命运,着实令人悲哀。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在历史文献中大放异彩、几千年来陪伴人们修身养乐的民族乐器。
《琴与声的和谐》中的竖琴与竖琴
如果要评选一种最受古代文人喜爱的乐器,“琴”绝对名列前茅。 “琴棋书画”,“琴”字在前; “八音中,弦为重,琴为首”。 对于古代文人来说,琴是最常见的读书伴奏。
这里的钢琴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古琴。 古琴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伏羲时期,距今约3000年。 古代很多关于音乐的故事都源于古琴。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琴师伯牙弹奏《高山流水》,找到了子期的挚友,成为千古传奇。 汉代司马相如弹奏古琴《凤求凤》,赢得美人卓文君的青睐。 两人结为婚姻。 三国时期,嵇康以歌曲《广陵散》名扬天下。 后遭陷害,被判处死刑。 临死前,他弹奏最后一首古琴,叹息:“广陵三已死。”;西汉王昭君远嫁边疆,谱写古琴曲《龙朔草》,抒发自己的一生。复杂的内心感受。
“独坐幽竹,弹琴高吼。”
“琴声里的古乐,就像一朵幽静的兰花,请你给我仔细听听。”
古琴的文学描写中,佳句名篇无数。 古琴的声音古朴圆润,具有十分广阔的艺术表现力。 它可以表达非常广泛的意境,带来无穷的想象。 古琴清亮、轻盈、飘逸的音乐气质,也与文人高傲、超凡脱俗的心态不谋而合。 读琴、弹琴成为古代文人的标配。
由于对个人品格的要求很多,而且更注重心灵的修养,所以现在学古琴已经成为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想要找到优秀的古琴老师也很难。 这或许是古琴逐渐成为小众乐器的重要原因之一。
庆幸的是,一直都有音乐家为古琴的传承而努力。 例如,徐渭在其作品《世外桃源》中以古琴名曲《醉疯》作为前奏。
王菲曾为电影《孔子》演唱的主题曲《幽兰草》也有古琴配乐。 他们都在以大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
说到古琴,大家自然会想到“瑟”、“琴瑟和睦”、“窈窕淑女琴瑟是朋友”等。 箜篌与箜篌在古代几乎齐名,最早对箜篌的记载来自于《诗经》。
春秋时期,孔子也是弹琴大师,其独门流派被称为“孔琴”。 《论语》中有一个小故事:儒备想见孔子,孔子说他病了。 那人吩咐出屋去,拿琴来唱,让他听见。 儒备想见孔子,孔子以生病为由拒绝了。 使者一出去,孔子就脱下琴,弹奏唱歌,故意让儒备听到。
据说最早的竖琴有50根弦,而且非常大。 后来改进为25弦。 应用场景多为宫殿、祭祀等,民间学习的人并不多,所以到今天已经几乎失传了。
《如寻如痴》中的寻与迟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管乐器之一,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埙被认为是最早的。 埙最初是民间狩猎时模仿鸟兽声音来引诱猎物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乐器。
这些原始陶埙只有吹孔,没有音孔。 后来,在先人的努力下,埙的音孔逐渐增多,发出的声音也越来越丰富。
埙的音色也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哀伤、深沉、空灵、绵长,如天籁之音,令人动容。 我们都知道“四面楚歌”这个成语。 曾有张良用笛子演奏楚歌的说法,但资料记载显示,张良当时使用的乐器不是笛子,而是发出悲伤声音的埙。
1984年,著名演奏家杜慈文在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了古埙音乐。 洛杉矶上空奏响了歌曲《楚歌》。 这是埙音乐第一次登上世界舞台,震惊世界。
宫崎骏著名动画电影《龙猫》中,坐在树枝上的小女孩所演奏的乐器也是中国古代的埙。
“天之人如荀、赤。” 在中国古代记载中,“窭”(chí)经常与巽一起出现。 “笛”是一种横吹直吹乐器,类似于今天的笛子。
自周代以来,尺常与埙一起演奏。 战国时期成为大型宫廷管弦乐团的成员,常与编、笙、箫、筝一起在宴会上演奏。 宋代以后,笛主要用于宫廷雅乐表演,在民间失传。 如今,连“窭”这个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都已经变得生僻了。
“缶”是一边击打缰绳一边唱歌的意思
中学语文课上,大家应该都学过《渑池相会》的故事。 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不和。 在渑池举行的一次宴会上,秦王侮辱了赵王,请赵王为他弹琴,并命史官记录下来。 后来,蔺相如攻击秦王,逼迫他为赵王争罪。
当然,很多人对“缰”的认识来自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时2008年军人齐声“击缶唱”。 气势磅礴,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京奥运会使用的“缶”其实并不是历史上真正的“缶”,而是借鉴了曾侯乙墓中“冰剑”的形状。 原因是,在开幕式上放一个真正的缰绳有点不现实——缰绳是一个“装满水或酒的陶罐”。 古人喝酒时多打缶,边打缶边唱歌,缶逐渐成为一种简单的乐器。
缶作为中国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一,虽然没有像琴、箜篌那样先进的发声原理,但它仍然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为国宝的“编钟”和“建筑”
它也是一种打击乐器,编钟显然比缶先进得多。 编钟起源于西周,流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它们由青铜制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音高排列并悬挂而成。 然后根据乐谱用木锤或木棍敲击,演奏出优美的曲调。 音乐。
编钟的声音清脆、明亮、悠扬,奏出的旋律极其优美。 它们也被称为“鸣钟”。 唐玄宗李隆基曾有诗云:歌钟明月,不减旧日行时光。
显然,这种大型乐器在古代只能出现在皇宫中,在祭祀、祭祀等大型活动时敲响编钟。
去过湖北省博物馆的人,一定对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印象深刻。 这种战国时期的大型乐器,由64个大小不一的铜钟组成,在20世纪80年代出土时仍然可以演奏。 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音域最广、音色最优美的一组编钟。 。
编钟中的每个编钟可以奏出第三音阶的两个音,整套编钟有十二个半音。 该音序是当今流行的C大调,可以演奏五声音阶、六声音阶或七声音阶音乐。 这证明中国古代有完整的十二音体系,并非古希腊独创,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如今,通过对曾侯乙编钟的研究和仿制,人们已经能够仿制出音色极其相似的编钟,而利用编钟进行的音乐表演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感受一下,这才是真正的中国风音乐。
和编钟一样,还有一种传统乐器也成为了国宝——“诸”。
在著名的战国故事《荆轲刺秦王》中,当荆轲拿着涂有毒药的匕首准备离开时,他的好友高渐离为他演奏了一首告别曲。 古文中有“高渐离筑,荆轲和声”之说。 。
汉代时期,汉高祖刘邦平定英布之乱后,回京城途中经过家乡沛县。 他请家乡的长辈们来宴饮。 席间,还筑楼并唱《大风歌》。 故楼亦称“筑”。 裴珠”。
那么高渐离和刘邦撞的“楼”到底是什么? 没错,月是一种共有十三根弦的弦乐器。 演奏时可以双手击弦,也可以左手按弦,右手击弦。
朱和古筝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节奏和音色上都不如古筝。 南北朝时期,朱逐渐失传。 2007年,专门的乐器研究人员在出土的裴珠的基础上修复了这种古老而神秘的乐器。 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终于听到了裴铸创作的音乐。
2014年,佩珠被外交部作为国礼赠送给比利时女王。 这种失传千年的古老乐器,在新时代的文化交流中重生。
通过这么多的古诗词和历史故事,我们了解到音乐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许多经典作品的诞生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也不乏擅长乐器的文人。 但为什么音乐突然消失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呢? 或许,这才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中国古代乐器逐渐消失的真正原因。
很赞哦! ()